专项基金
2020中国电影评论高峰论坛专家发言摘要
一、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
今天以著名电影评论理论评论家钟惦棐先生命名的电影评论基金在钟惦棐先生的老家重庆江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电影评论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加强电影评论事业是实现电影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希望广大电影评论工作者以钟惦棐电影评论基金的创立为契机,更好的做好电影评论和电影理论研究工作,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如今在建设强国文化电影的部署中,江津起到引领风潮的作用,中国电影评论工作者会聚江津,向电影强国的目标再度出发。
二、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
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极具政治远见和艺术慧眼的选择以钟惦棐(重庆江津人)的名字来设立专项基金,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明智之举,祝愿这个基金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推动电影评论为建设电影强国服务作出独特的、不可取代的贡献。
钟老留给我们的理论财富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求我们搞电影评论的人读哲学,这条是非常重要的,他常常说,哲学管总,哲学一通百通,哲学不通四处碰壁。第二要求我们学历史。一个搞评论的没有历史感肯定是搞不好的。第三一定要注意文学修养。他主张电影就是电影,但是文学是基础。第一个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第二离不开历史境界的浸润,第三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我们的理论家正确的理论,一旦被政治家治国理政吸收了之后,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能量,所以,我们设立这个基金,推出电影评论的优秀人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从钟惦棐先生的电影批评、电影美学中,更深一层是从中国电影实践与历史发展中,总结为六个个面向:首先是面向电影实践,所有电影的的理论来自于电影实践,要反作用于电影实践,能够给电影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智慧;其次是银幕,一定要多看电影,看大银幕电影。在钟惦棐先生看来,多看电影是硬道理,一部电影要看三次才可以说话发表意见。第三是面向观众,让观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第四是面向世界,要有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钟惦棐先生反对搞关起门来搞“罐头电影”,那肯定没有出路,肯定会因为封闭而窒息死亡。第五是面向未来,第六是面向现代化,一个也不少。
总之,现在虽然不是出大师的时代,出“钟惦棐”的时代,但可以出无数的“小钟惦棐”,最终合力形成一个“大钟惦棐”,为电影强国建设汇聚源源不断的理论智慧和力量,同时尽可能建立起自身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努力创造电影理论批评的高峰,努力创造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新的黄金时代。
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章柏青
钟老是真正的爱国者,同时他又如此地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我记得在他去世以后,我到他家里去。环顾他的书房,一切依旧。一张乌黑色的方桌,钟老当办公桌用了几十年。桌上有多篇未完成的文稿。钟老有个习惯,文章写好,需挂在墙上若干天,朝夕揣摩,再三修改。那天我走近一看,墙上挂着他去世以前写的一首短诗:“行万山之巅兮,视河汉如坠带,越四畴而逐北兮,莫忘乎蜀山之葱笼。”诗未两行字注明写于宜昌至北京的飞机上。时间正好是在我与仲呈祥陪他从万县回北京的归途之中。这四句诗寄托了钟老对家乡多么深厚的感情啊。这次在江津召开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基金成立大会,这个大会对钟老的家国情怀、故乡情结是莫大的慰籍。感谢江津政府、江津父老。让我们继承钟老的遗志,推进中国电影评论建设,推进中国电影走向强国的步伐,而努力奋斗不息。
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
64年前,钟惦棐先生敲响了《电影的锣鼓》,64年后,中国电影界敲响了电影强国的锣鼓,仔细比较,两次锣鼓的敲响既有很多相同之处,又有螺旋式上升和质的飞跃。
在“电影强国”的使命性目标的激励下,电影理论批评不能仅只涉及对电影成片的评论,还应扩展为对整个电影工业、电影创作、电影生产体系的建言献策,如此才能发挥电影强国建设的智囊作用。
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
在今天来看,钟老的观点,为更全面的认识那个时代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这些话与当时的主流观点是游离的。而当我们再走过30年的时候,恰恰是这些东西更能让人感受到其中深睿的思考和丰富的内涵,这个对我们从事电影工作特别有意义的启示。
今天的中国电影已经到市场化的时代。电影批评不仅在谈思想内涵,也不可避免地要关注票房及其他方面。钟老极具个人特色的敏锐而生动的电影批评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七、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犀禾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有两个电影批评的辉煌时期:一个是三十年代夏衍领导左翼电影小组在当时电影批评上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另一个就是八十年代以钟惦棐为代表的电影批评推动新时期中国电影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时期。可以说,在这两个时期,电影批评主导了电影创作的发展;或者说,在当时各种主导电影发展的社会力量中,电影批评对电影创作占有主导性的话语权。
钟老身上的很多品质,当年所做的很多事情、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好好来总结,好好来怀念。
八、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
第一,我认为,作为评论共同体,它首先包含着一种当代视角和本土立场。
第二,我认为电影评论需要树立起一种建构理性,这便在根本的意义上突显了评论共同体和学派批评的价值。
第三,无论是具体问题的选择还是个案写作,是学者单个个体,还是学派、学派集群或共同体,是建立在有担当有情怀、有生命意义的开放与未来的视界之上的。
在钟老的旗帜下,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评论共同体和学派批评,推向新时代中国电影评论的更大的意义整体,向着中国电影评论的意义共同体奋力迈进。
九、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李建强
我没有和钟惦棐老师见过面,但惦棐老师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位置是非常崇高的。这种崇高,不仅来自于我们对他为中国影评发展曾经做出的贡献而感到钦佩,对他在中国影评界的地位而产生敬慕,更来自于为他的人品和人格,为他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和丰硕的著述而由衷折服。他的电影批评观,集中体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毕生忠于党的电影事业的理想信念。我们对惦棐老师的最好纪念,就是在新时代将他的精神人格和真知灼见发扬光大,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建设文化强国和电影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盘剑
怎样才能建立理论、评论者的权威呢?一要真诚,二要水平。真诚就是讲真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受外部环境或非专业因素的影响,对真正优秀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和坚定不移的支持,就像钟老当年所做的那样。当然,对不好的作品和作品存在的问题也要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这便涉及到评论者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你的评论必须精准,让创作者心服口服。
因此,不仅说真话,而且说有水平的真话,是建立电影评论者与电影创作者、经营者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确立电影评论权威地位的前提和有效手段!做到了这两点,中国电影评论就有望再创曾经有过的辉煌。
十一、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北大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
认为我们应该有两个毫不动摇的立场,第一个必须是电影的,第二个电影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
从钟惦棐的观众美学“接着讲”,我认为现在的观众观念跟毛泽东时候的工农兵大众是不一样的。有几个新的特点:一是年轻化的青少年观众必须重视;二是女性观众是大于男性观众的主流,调查发现女性比男性观众多好几个百分点;三是市民观众,就是钟惦棐先生所说的具体的普通人,类似于宗白华先生说的“常人”、具体的现代市民观众,当然也有扩大,如城乡接合部的小镇青年。因为观众的分化、不同就会产生最适合某一些观众观看,表达或投合他们的意识形态的电影。比如市民轻喜剧、小妞电影、青春片、二次元风格电影等。
不妨说,现在大量的,占主导的观众正是网民观众、游戏玩家观众,他们正是当年钟先生说的当下的“具体观众”。
十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卫防
钟惦棐电影美学思想对实践的具体指导,首先是对具体创作者的指导,如对吴天明、谢晋、黄健中、黄建新等导演的指导,以及对斯琴高娃、李连杰、张瑜等演员表演的指导。其次,钟惦棐电影美学思想还对整体中国电影具有指导意义。如他的西部片电影理论,引发了中国西部电影的横空出世;他戏剧与电影离婚的美学主张和对影像美学的倡导,直接促成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崛起。由于这种实践性,使得当时影评人和创作者是一体的,是一个圈子的。不向现在影评人和创作者是两个圈子的,是各玩各的,互相之间没有借鉴和指导。
十三、《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
钟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是什么?就当下而言,我认为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对电影与观众关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昨晚再读《电影的锣鼓》,再次体会到常读常新的感觉。
第二,尊重艺术传统,鼓励艺术创新。钟老在《电影的锣鼓》中以上官云珠成功出演《南岛风云》为例,指出艺术传统的重要,遵重艺术传统的重要。同样,艺术创新则是艺术传统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
第三,实事求是的评论精神。评论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方面需要具有艺术批评勇气。
钟老的电影评论,表现出很高的鉴赏能力、建言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文风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尤其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批评能够融入时代,产生影响,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
十四、《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吴冠平
我读钟老文字,感受到他是一个生动的人。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人生苦痛后,作为文艺评论家依然具有这样性格魅力,是非常让人钦佩的。钟老文字中的自信与机趣,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批评素质。我想起当年阅读钟老《起搏书》时,看到的一段文字,大意是说,干巴巴的源泉论产生干巴巴的电影,干巴巴的电影培养出干巴巴的电影观和美学观,我的邻居是姐妹两人,我把一张票送给姐姐,姐姐看完电影回来,妹妹问,里面有阶级敌人吗?这是非常生动的人对电影作出的深刻评论。
十五、《电影艺术》杂志主编、研究员谭政
今天的论坛主题是“中国电影评论与电影强国建设”,谈文化强国自然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力。不过,从电影的文化影响力与电影批评的角度而言,我们的电影文化批评建设还亟待提升,因为电影的理论还是从美学界、哲学界等传统文论深处汲取营养,且理论的本土性也需要大量的工夫去夯实。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前辈在这方面的建设已有不少成绩,但当下的中国电影理论还没有影响到其他圈,没有影响到文学界及其他艺术界。当然在当下本土化的讨论方面,中国电影学派的影响可能走在艺术类领域的前列。
钟老曾经说过“让我们信心百倍地攀上电影文化的高峰吧”,同样,当下的学术共同体需要努力攀上电影理论的高峰!
十六、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周晓风
钟老非常有担当,有情怀,有水平,所以钟惦棐先生的评论,对中国电影作品的贡献非常敬仰。钟惦棐先生的意义不只电影,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电影强国文化强国有深层的意义,今天参加会议感受很深,谢谢各位专家,希望今后有机会沿着钟惦棐先生的精神,把我们应该做的文化建设工作尽量做好。
十七、原重庆市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南大学教授、剧作家、导演余纪
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电影学院上研究生时的第一堂课,是钟老上的,在这个课堂上,钟老讲了五个字“修辞立其诚”。
正是由于很多评论工作者沿着钟老所倡导的这条路走,所以才有今天中国电影评论取得的成就。今天,我们在钟老的家乡设立中国电影评论的高峰论坛,我希望批评家们,永远记住钟老传授给我们的这五个字:“修辞立其诚”。
十八、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刘帆
钟先生在80年代西影厂《人生》等影片的基础上提出西部电影的概念。而这近十年来,西部电影有向重庆的一个移焦,这也许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十九、西南大学教授刘宇清
也许,人们会将钟惦棐先生比作巴赞或者保琳·凯尔。但我更想说,钟惦棐就是钟惦棐,他所开创的中国电影美学与批评思想,仍然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
二十、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师、硕导、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鲜佳
钟惦棐先生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实践性、当下性与融通性,也给了身为川渝人且在本土做研究的我以很大的启发。未来,我希翼能在“复兴西部电影”的旗帜下,对重庆电影以及成渝双城电影圈所代表的“大西南电影”出更多细致扎实的细化研究,以丰富钟老提出的“西部电影”的内涵,为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学术共同体”贡献力量。